1.瑞典探险家乘热气球去北极,坠落后极地求生3个月,33年后被发现

2.第一个征服北极点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3.第一个到达北极点和南极点的人分别是谁?

4.闯北极的惊险故事

5.第一人征服北极点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却到了南极_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

从16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北极探险,但是不少探险家没到达北极点,他们不是被冰所阻被迫返航,就是被围困在冰海之中为冰雪所覆盖。

美国极地探险家皮尔里总结了前人经验,把探险北极的时间安排在冬季。从1900年起,皮尔里连续8次向北极进发都没有成功。1906年2月22日,皮尔里率领由24人组成的探险队,向北极点进发。4月1日离极点还剩最后214公里,这时只剩下6个人。

1906年4月6日,皮尔里率领的探险队终于到达了北极点,他为这个目标整整奋斗了23年。

瑞典探险家乘热气球去北极,坠落后极地求生3个月,33年后被发现

过去,北极曾是个神秘莫测的地方。人们这样描述过它:“长年不化的冰雪……永远是寒冷、雾、风……,极昼和极夜,惊人的北极光……,太阳就像落山的时候那样,24小时在地平线上打转,冷冷的,是个无力的太阳。勇敢的冒险家一个接一个企图进入这个地球上的‘空白点’。……但是,他们中间很少有人回来……”

在通往北极的道路上,曾经埋葬了挪威、意大利、奥地利、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许多国家探险家的尸骨。

1893年,挪威海洋学家南森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航海冒险活动。他乘“前进”号船沿亚欧大陆北海岸航行到新西伯利亚群岛,他让自己的小船和从新西伯利亚漂来的浮冰冻结在一起,随着西北寒流慢慢地向前漂移。就这样,他们差不多漂了两年,一直漂到北纬85°57′。这里离北极点还有几百千米,无际的冰野伸展到远方,再也无法前进了。他们登上冰块,徒步向北极挺进,但最后还是失败了。1896年他们被困在严寒的北极地区,幸亏碰到了另一支探险队偶尔路过这里,便搭乘他们的船返回挪威。南森的这次探险证明了北极地区不是一块大陆,而是冰雪遍布的海洋。

最先到达北极的是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瑞。他研究和考察了冰雪覆盖的格陵兰,最后到达格陵兰最北点,从而证明了格陵兰是个岛屿。随后,皮瑞决心成为“第一个登上北极的人”。1909年2月,他打破过去的探险家利用短促的夏季航行的传统,而凭借冬季的坚冰,乘狗拉雪撬闯入北极地区。皮瑞带着一个仆人和四个爱斯基摩人,露宿冰原,每天前进40千米,当年4月6日,53岁的皮瑞终于到达了北极。

皮瑞的探险证明了在北极地区覆盖着缓缓漂流的浮冰,在北极冰原下根本没有陆地。

第一个征服北极点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18年,离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还有72年,那时候的人类甚至还不确定能否踏上北极,并努力用双脚和船只 探索 着地球的最北端。但是也有一些人酝酿着那些疯狂的想法,比如利用热气球飞向北极。

19世纪末期,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支配着一次次伟大的北极冒险,但是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连北极是陆地、海洋还是冰上都没能搞清楚。瑞典探险家萨洛蒙·奥古斯特·安德烈(Salomon August Andrée)很清楚这一点,他转向当时已诞生百年的热气球,设想乘着这种设备飞跃北极天空,然后带着一路的所见所闻载誉而归。于是,他在1893年购买了属于自己的热气球。

但是那时,还没有任何一个热气球在高空停留超过15天,作为气象学和机械工程学的研究者,安德烈改进了部分装置,并在哥德堡及斯德哥尔摩进行了9次短途飞行。两年后,他对北极 探索 之旅充满了信心,并表示他将充分利用风向完成从斯瓦尔巴群岛到阿拉斯加的旅程,并在途中经过北极上空。同年,安德烈在瑞典科学院的一次演讲中,阐释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他已做好准备。

引来了许多批评和质疑,但是却获得了最为重要的支持,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诺贝尔奖创始人)对安德烈的探险表示赞同并进行了资助。多方帮助下,安德烈获得了高达13万瑞典克朗的预算金,并在众多备选助手中选择了两人共同出发,他们是经验丰富的北极气象研究员尼尔斯·古斯塔夫·埃克霍尔姆(Nils Gustaf Ekholm)和他的学生尼尔斯·斯特林堡(Nils Strindberg)。

安德烈先是定制了用于飞行的“北极号热气球”(后改为“老鹰号”),它的球体部分由3层丝质材料包裹,直径达到20.5 米,然后做足了起飞的准备。这一壮举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还做出了各种推测,比如“有去无回说”“凯旋而归说”等等。

第一次飞行于1896年开始,还没等升空,这次尝试就宣告失败了。尽管探险三人组在技术和科学方面经验丰富,但是突如其来的北风让他们措手不及。实事求是地说,安德烈的想法是理想化的,比如稳定的风向、气球浮力30天保持充足,然而天气因素是最不可控的。他们不得不在丹斯克岛的仓库中放出了气球中的氢气。

这次失败让安德烈的助手埃克霍尔姆认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对气球浮力的检测表明,氢气的泄漏速度远比想象中快,多达800万个细小的缝合孔,即使覆盖上了涂漆也无法保证气球的气密性。

据他推测,气球每天会减少68公斤的升力,因此他们在空中只能维持大约17天的时间,可能连北极上空还没到,浮力就难以维系了,更别说安全到达阿拉斯加了。埃克霍尔姆警告安德烈,如果不对热气球进行改进或者更换,他将不会参加下一次升空尝试。

安德烈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但是来自媒体、群众、赞助方等多方面的压力,使他不得不通过多次秘密的补充氢气掩盖气球的缺陷。

埃克霍尔姆退出后,安德烈找到了27岁的工程师库特·弗兰克尔(Knut Fraenkel),他同时也是一位冒险家。18年7月11日,热气球正式升空,安德烈的飞跃北极探险活动和灾难一起开始。

安德烈利用信鸽与地面保持联系,起飞几分钟后,安德烈表示旅行顺利,高度250米;一个小时后,高度600米。但是平稳地飞行大概只持续了10小时,紧接着的是41个小时的颠簸。从安德烈的日记中可以知晓,问题正是出在快速逸出的氢气,当上升到700米的高空时,气球开始缓慢下落。最终于7月13日着陆,落地时并不激烈,没有人受伤,设备也完好,但他们不得不开始艰难的跋涉。

“老鹰号”里没有求生装备,帐篷、小船、雪橇、雪鞋、食物成为他们仅有的物品。大约一个星期后,三人离开了坠落现场,尽可能地带走了足够多的食物。又过了一周,他们不得不抛弃了其中一些食物和非必需品,从而使得雪橇的重量降至130公斤,并开始通过捕猎获取食物。

9月,天气越来越冷,迷失方向的他们只能选择在冰上过冬,但是北极飓风让冰面小屋遭到重创,在随后的迁徙中三人全部丧生。

在瑞典国内,三人的命运一直是个谜,多年的搜索始终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流言四起。直到1930年,挪威的布拉特瓦格号(Bratvaag)前往斯瓦尔巴群岛时,才在一个小岛上发现了安德烈一行人的遗物。

这个小岛常年冰原覆盖,有“不可接近的岛屿”之称,那年的天气异常温暖,布拉特瓦格号才得以发现了它。船员们找到了一只被冰包裹着的小船,船头挂钩上写着“1896年,安德烈极地探险”。随后,日记本和两具遗体被发现,从衣服上的名字可以确定他们是安德烈和斯特林堡。不远处,船员们又找到了弗兰克尔的遗体,以及照片、日志、地图等遗物。

至此,失踪之谜才得以解开。从三人的日记中看,坠落到死亡的3个月时间里,斯特林堡拍摄了大约200张照片,记录了他们三人最后的生活,他们的日记里留下许多气象学、地理学方面的资料,安德烈的随笔中还有很多对于此次冒险的反思。

返回瑞典后,三人的遗骸即刻被火化,并未经过进一步检查。至于死因,只能依靠猜测。人们认为,安德烈三人死于旋毛虫病,他们可能由于吃了未煮熟的北极熊肉而受到了感染。另外,严寒导致的低体温症、脱水、疲劳、精神崩溃等共同作用,可能最终导致了三人命丧北极。

今天看来,安德烈的北极冒险有种不计后果的鲁莽和冲动,但是对于未知的 探索 可能是所有冒险家选择踏出第一步的驱动力。瑞典国内,对安德烈一行三人的行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们是为科学献身的英雄。当然,也有批评家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安德烈是舆论和大众营造的英雄主义的牺牲品。

如何评价安德烈的北极探险 ?欢迎留言、分享。

第一个到达北极点和南极点的人分别是谁?

北极探险--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人--美国人罗伯特·埃迪温·皮尔里

20世纪初,在东北与西北航道和北极海域大部分以被探明的情况下,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是:谁先到达北极点。 当阿蒙森开辟西北航道时,美国人罗伯特·埃迪温·皮尔 里(Robert E.Peary)正在为征服北极点而努力。皮尔里是一个新型的极地探除家。1900年他横越格陵兰冰匝.#N 皮尔里地;1906年从埃尔斯米尔岛航到北纬87”06’,比过去任何探险家更加向北深入。他总结前人的实践经验,认为北极冬季是最好的探险季节,因为北极冬季冰面坚硬、光滑,冰窟隆和冰间流水少,易于雪橇行进;而埃尔 ,斯米尔岛是向北极冲击的有利地点,因之他把在格陵兰探险看成是实习和练兵。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爱斯基摩人,锻炼自己在 高寒地区生活的适应能力,学习他们使用狗拉雪橇及穿着保暖 服装的本领,并常同他们一起建造独特的圆顶冰屋(爱斯基摩人 称为伊格鲁IglOO),乘雪橇,……总之,一切为了一个目标: 到达北极点。这些都为皮尔里成功地到达北极点打下了基础。 按照历史记载,皮尔里于1909年4月6日与黑人助手汉森 和4个爱斯基摩人一起,成功地到达北极点。但是,目前也有人 认为皮尔里这一次到达的地方距极点还有96公里——美国《纽 约时报》于1988年8月23日就作过这样的更正。后来经过专家 鉴定,确认皮尔里是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探险家,他所到 达的地点是 89”55’24n 、159”E。

到达北极点后,皮尔里兴高彩烈地在日记中写到:“北极终于拿下来了。300年人们追求的目标,我20年中的梦想,这个巨奖终于是我的了!”

闯北极的惊险故事

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是谁?

2004-08-30,17:00

1911年12月14日,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罗阿德?6?1阿蒙森历尽艰辛,闯过难关,终于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

阿蒙森从小喜欢滑雪旅行和探险,他是世界西北航道的征服者,曾经3次率探险队深入到北极地区。18年,他在比利时探险队的航船上担任大副,第一次参加了南极探险活动。1909年,当他正在“先锋”号船上制订征服北极点的时,获悉美国探险家罗伯特?6?1皮尔里已捷足先登,他便毅然决定放弃北极之行的,改变方向朝南极点进发。

1910年8月9日,阿蒙森和他的同伴们乘探险船“费拉姆”号从挪威启航。他在途中获悉,英国海军军官斯科特组织的南极探险队,也是以南极点为目标,早在两个月前就出发了。这对阿蒙森来说,是一个不是挑战的挑战,他决心夺取首登南极点的桂冠。

经过4个多月的艰难航行,“费拉姆”号穿过南极圈,进入浮冰区,于1911年1月4日到达攀登南极点的出发基地——鲸湾。阿蒙森在此进行了10个月的充分准备,于10月19日率领5名探险队员从基地出发,开始了远征南极点的艰苦行程。前半部分大约六七百千米的路程,他们乘狗拉雪橇和踏滑雪板前进。后半部分路程主要是爬坡越岭,尽管遇到许多高山、深谷、冰裂缝等险阻,但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加上天公作美,他们仍以每天30千米的速度前进。结果仅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于12月14日胜利抵达南极点。阿蒙森激动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他们互相欢呼拥抱,庆贺胜利,并把一面挪威国旗插在南极点上。他们在南极点设立了一个名为“极点之家”的营地,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太阳观测,测算出南极点的精确位置,并在点上叠起一堆石头,插上雪橇作标记,还在南极点的边上搭起一顶帐篷。阿蒙森深信斯科特很快就能到达南极点,而自己的归途又是相当艰难的,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于是,他便在帐篷里留下了分别写给斯科特和挪威哈康国王的两封信。阿蒙森这样做的用意在于,万一自己在回归途中遇到不幸,斯科特就可以向挪威国王报告他们胜利到达南极点的喜讯。

阿蒙森在南极点上停留了3天。12月18日,他们带着两架雪橇和18只狗,踏上了返回鲸湾基地的旅途。1912年1月30日,他们再乘“费拉姆”号离开南极洲,于3月初抵达澳大利亚的霍巴特港。

阿蒙森伟大的南极点之行,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欢呼喝彩

第一人征服北极点的人是哪个国家的

在惊心动魄的人类探险史上,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已以他不畏艰难、无险不闯的超人勇气和探险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赞叹。他把与最最恶劣的大自然环境搏斗,看作是他最大的乐趣,最大的享受。植村直已从1964年8月第一次孤身探险开始,先后征服了亚洲的珠穆朗玛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峯、肯尼亚峯;南美洲阿根廷的阿空加爪山和北美洲阿拉斯加山脉的麦金来山等五大洲最高的山峯。他曾乘木笺,顺亚马逊河而下,穿越莽莽密林及毒蛇、皮拉鱼、强盗出没处,漂流6000公里。他还驾着狗拉雪橇;从格陵兰岛远征阿拉斯加,行程12

000公里……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植村直已都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完成了一次次艰险的历程。

在人们的想像中,植村直已一定是个身强体壮的彪形大汉。见过他的人都难以相信,这个身高不足1.60米,体重也不过50多公斤的文弱男子,就是举世闻名的孤胆探险家,就是他在险像环生的探险生涯中,出生入死屡创奇迹。

北极,是地球最北端的地方,它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洲一样,终年冰封雪盖,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千米以上的冰层,气候寒冷,荒无人烟,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所不同的是,北极并不是一块巨大的陆地,而是充满冰雪的海洋;而南极却是一块大陆,其面积大于欧洲和大洋洲。北极遍地是陡滑的冰山和覆盖着白雪的冰缝,还有那使人无法预料的冰层断裂,稍不留神就会葬身深渊。尽管如此,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探险家甘受寒冷和苦难,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踏上这个可怕的地方。

植村直已在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充满艰难险阻的探险活动之后,18年初,他又满怀信心地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独自一人向北极极点进军。这在人类探险史上还是第一次!  18年3月5日,植村直已从加拿大北极羣岛最北端的哥伦比亚角出发,开始这次危险的北极之行,这里离北极极点的直线距离为761公里。植村直已冒着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独自驾驭由17条北极狗拉着的雪橇,艰难地行进在北冰洋坚实的冰面上。乱七八糟的冰山给植村直已带来许多麻烦。他常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冰山上寻找前进的道路。然后,他用铁钎凿出一条通道。翻越冰山耗去他不少精力,在迷宫般的冰面上,他还必须小心谨慎地前进,以免坠入覆盖着白雪的冰缝。他前进的速度十分缓慢,出发后好几天,只走了4公里路。

3月9日晚上,劳累一天的植村直已在睡梦中被北极狗的狂吠惊醒。他刚想拉开睡袋起来看个究竟,就听见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已逼近帐篷。植村直已马上意识到:这是北极白熊"光临"了。可遗憾的是,他的来福枪里还没上膛,又没放在身边,抵抗已为时过晚。植村直已急中生智,一头钻进睡袋,一动不动地装死。因为,他知道北极熊一般不吃死的东西。他躺在被窝里,听见北极熊压碎了放在帐篷外的狗食盆,咬破了盛放海豹油的塑料桶,大嚼一顿之后,慢慢地向帐篷逼近。

"嗤"地一声,北极熊撕裂了帐篷,一头钻了进来,一股恶臭向植村直已袭来。"北极熊!"他头脑里刚问过这个念头,一只冰凉沉重的熊掌已按住了他的脑袋。当熊掌按上太阳穴的一刹那,一种冷冰冰、粘糊糊的液体从他的皮肤下渗出来,植村直已清楚眼下已到了生死关头。他闭上眼睛,屏住呼吸,等待灾难的降临。

北极熊咆哮着,用嗅觉灵敏的鼻子,上下左右反复触摸着植村直已的身体,感到有些疑惑不定。它实在不甘心这个可以饱餐一顿的"食物"

竟会是死的。于是它咬住睡袋猛地一掀,把植村直已的身子翻转过来,一只从架子上掉下来的汽油炉,刚巧砸在植村直已的腿上,他疼得直咧嘴,可又不敢出声,他的嘴和鼻子深深地陷入积雪中,憋得快透不过气来了。一秒,两秒钟……足足过了一分钟,正当植村直已感到力不能支的时候,北极熊闹腾了一阵,见吃不到植村直已,便吃光了帐篷里植村直已备用的食物,悻悻地离开帐篷,向远处走去。植村直已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过身来,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活动了几下冻僵的手脚,心中暗自庆幸逃脱了厄运。植村直已战战兢兢地拉开睡袋拉链,钻了出来。他先把坍塌在头上的里层帐篷卷起来,然后透过被撕破的外层帐篷朝外望去。北极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帐篷的撑杆已被北极熊摇晃得变了形,弯弯曲曲地斜倒在那里,干粮被弄得狼藉满地。

植村直已在来福枪里装满了,摸黑穿上防寒衣,然后钻出帐篷。他发现北极熊的足迹来自西边一百米左右的乱冰堆处,而后又消失在那里。植村直已提着来福枪,沿着熊迹朝乱冰堆方向摸去。他心里忿恨地想:"这个畜主,找到的话,开枪崩了它!"  植村直已还没走出五十米远,就发现乱冰堆中有一个黑点。正是那只袭击他的北极熊。他悄悄地向目标接近,在相距一百米的地方,瞄准北极熊的胸脯开了一枪,可是没打中,接着他又开了一枪,仍没打中。正坐在那里休息的北极熊站立起来,听到枪声后,晃动着浓密的白毛,向远处奔跑而去。

植村直已牵回逃散的狗羣,扶起被撕得支离破碎的篷布,勉强搭起一个能够栖身的帐篷。他在帐篷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天亮时,他正在加热器旁取暖,狗羣突然又狂吠起来。他立刻拿起身边的来福枪,透过撕破的帐蓬朝外观察,只见一百米开外的乱冰堆中,有东西在晃动。好家伙,昨晚尝到甜头的北极熊,今天又来啦。

植村直已迅速戴好手套和帽子,提起来福枪跑出帐篷。他绕到狗的后面,把枪搁在雪橇的拖柄上,等待北极熊靠近后再开枪。

北极熊慢慢地向前走着,时而停下来,仰起头嗅嗅四周的气味,它走到离狗羣五十米开外的地方停留了一会。植村直已通过望远镜监视着它的一举一动。他发现这只北极熊个头不小,比小牛犊还大。北极熊继续向帐篷逼近。

植村直已见时机已到,瞄准它那位于大腿根处的心脏,沉着冷静地扣动枪机。

北极熊突然叉着腿咆哮起来,与此同时身体摇晃了几下,便倒在地上。植村直已心中大喜,以为打中要害,正准备上前看个究竟,北极熊忽的站起身来,拖着伤腿,朝另一个方向奔逃。植村直已立即追上去,接连朝它开了三、四枪。北极熊巨大的身躯终于沉重地摔倒在地。晚上,植村直已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熊肉。第二天,他又精神抖擞地踏上了征途。

通往北极的路实在太难走了,植村直已走了十天,只前进了二十多公里。

转眼两个星期已经过去,哥伦比亚海角的峭崖依然遥遥地耸立在地平线上,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他的身体已感到极度疲劳,他的脸全冻坏了,两颊、鼻子和下颚长满了冻疮,看起来就像戴着面具。然而,困难和挫折并没有吓退植村直已,他的意志又一次经受了极大的磨炼和考验。他以顽强的毅力,在乱冰地带艰苦奋战,3月26日,他终于打通了冰山的路,一片平坦开阔地带展现在他的面前。由于积雪深厚,狗拉雪橇的时速也只有十公里,但比起前一阵,一天走不了二公里的艰难处境,那实在强多了。可是,一场新的考验又出现在他的面前,春泛即将来临,冰山随时可能崩场。

4月17日晚上,可怕的冰裂声在帐篷四周响个不停,植村直已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清晨,他走出帐篷察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四周冰块突起,紧靠帐篷旁边的冰层,已裂开一条三十公分宽的裂缝。植村直已赶快卷好帐篷,驱拉雪橇离开这危险地带。翻越过三座冰山,大约前进了二百米,一片连绵不断的乱冰带呈现在眼前,乱冰在缓缓蠕动,犹如河流一样。植村直已站在一座冰塔向四处瞭望,只听见地底下响声阵阵,从浮冰带那儿传来的声音更是千奇百怪。植村直已走下冰塔,空身进入浮冰带,他用脚在小冰块上试了一试,海水没有渗出来。事不宜迟,他立即回到冰塔下,指挥狗拉雪橇滑进了浮冰带,不到半小时,就到达一座小冰岛。植村直已正在暗自庆幸,这座冰岛北面的冰正以每小时二百米的速度移动,冰块紧挨着缓缓流淌而去。植村直已知道:这种情形,是无法驾着雪橇渡到对岸的。没有办法,只好等结冻以后再继续前进。

植村直已在岛的中央驾起帐篷。刚想进去暖和一下身体,只听见"咔嚓一声,在不到二十米的地方发生了冰裂,几分钟后,植村直已发现自己陷入了险境。眼前的浮冰带在不断流动,浸水面在不断扩展,有时六、七米高的冰山随着巨响掉进大海,过一会,又冒出头来。

植村直已身陷在这个仅百十米宽的浮冰上,进退两难,随时都有掉进汪洋大海中去的危险。他有些惊慌起来,只好一边收卷帐篷,一边思量对策。

正在这时、他看到浮冰带中间浮着一个小冰岛,他没有仔细考虑,便向狗羣发出命令。可是,北极狗吓得竟不敢跳过去。

植村直已深知:这里是自己命运的十字路口,机会稍纵即逝,成败在此一举。他毫不犹豫地从雪橇上抽出铁棒,绕到蹦跳着不敢前进的狗的后面,一面大声吆喝,一面把铁棒对着雪橇前面的绳索打下去。北极狗猛地一惊,就像跟在领头狗后面逃跑一样,一起跳上了那座冰岛。植村直已驾着雪橇,几经周折,终于登上了对岸的旧冰山,脱离了险境,当他回头寻找方才的那块浮冰时,那里已是汪洋一片。好险啊!植村直已又一次奇迹般地战胜了死神,向着目的地全速前进。

18年4月29日下午六时,植村直已胜利抵达地球最北端一北极极点,结束了这次长达五十五天的探险生活。他的成就立刻轰动了世界。按理说,植村直已这次孤身征服北极极点的探险活动已圆满成功,他可以心满意足地尽快返回日本,与家人团聚。可是,植村直已还不满足,他一不作,二不休,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的归途,沿地球表面的经线向南,横穿冰雪覆盖的格陵兰羣岛回日本,行程长达三千公里。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呢?植村直已说:"我不习惯在坦途上行走,我爱走世界上最难走的路。因为我想试试人的忍耐极限有多大?"  18年8月,植村直已经过三个多月的拚搏,终于平安回到祖国的怀抱。

他的探险生活,充满着种种难以预测的危险。但他以顽强的毅力,超人的勇气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在探险和科学技术方面都作出了贡献,19年,植村直已荣获"世界上最勇敢的运动员"的称号。

第一个以北极点为目标奋斗终生最后取胜的人,他就是美国的罗伯特·埃得温· 皮里。他冲击北极点是北极探险史上不朽的篇章。

1856年,皮里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富裕家庭里,不幸的是,他幼年时,父亲就离开了人间。他母亲刚30岁出头就过上了维克多尼亚式的寡妇生活。她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唯一的心肝小皮里身上。她把他当作女孩来抚养,教他做针线活。在阳光下玩耍时,非叫他戴上女孩帽子不可,以使皮肤白皙。小皮里有口齿不清的毛病,这使他常常在同学面前发窘。因此,不少同学叫他“软骨头”,而他对别人的侮辱总是报以沉默。

然而,皮里却成长为一名沉着冷静的青年。大学期间,他勤奋好学,成绩优秀。他还擅长各种体育活动,身体健壮,膀大腰圆,终于由软骨头变成为地地道道的硬汉子。也许是母亲特殊宠爱产生了相反的效果,皮里不向往那种舒适安逸的生活,却偏偏选择了让人提心吊胆的探险事业。

皮里大学毕业后,以工程师的身份加入美国海军,开始了他的探险生涯。他在海军里担任过许多职务,直到获得少将军衔退休。

1885年,皮里到尼加拉瓜探索考察了3个月,那里气候虽然没有北极冷,但对皮里却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他率领的探险队经常在没膝的水中,甚至没过头顶的湖泊里艰难地向前挺进。他们不知走过了多少荒芜人迹的密林和沼泽,终于勘察出一条穿过中美地峡的路线(当时还没有巴拿马运河)。

冲击北极点

1886年,皮里请6个月,用母亲借给他的500美元为路费,首次去格陵兰探险。他和路上遇到的一个丹麦人一起,穿过100多英里的冰盖,登上高达7000英尺的冰峰。此举之前,谁也没有向北推进如此之远。这使皮里更加坚定了从事探险的信念。事实上,皮里冲击北极点的远大抱负,在他还没有见过冰山前就开始形成了。虽然他是个第一流的工程师,但对科研事业却不感兴趣,他一心一意地关注着北极点,没有比这更能吸引他了。

1891年,皮里完成了第2次格陵兰探险。探险队共6人,其中包括他的爱妻约瑟芬、和蔼可亲的库克医生和黑人奴仆亨森。这次探险从“内部”考察格陵兰,旅途中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灾难。船在靠岸前发生了意外,一块巨大的漂冰冲撞了船头,把正在掌舵的皮里掀翻在地,疾速旋转的舵柄地打在他的右腿上。探险队的医生闻讯赶来,赶忙用木板把他的右腿夹好,乘小艇把他送到岸上,然后护送他到内地治疗。一直卧床6个多星期的皮里,逐渐恢复了健康。谁也没有料到,皮里和他的救命恩人库克,后来竟成为探险家最高荣誉——到达北极点的竞争对手。

在这次探险中,约瑟芬在北极因纽特人的村庄里生下了他们的第1个孩子。皮里邀请因纽特人到家里作客,向他们请教在世界最荒僻地区如何生存的方法和驾狗技术,以便决定他去北极所取的方式。

在穿过冰盖的一次危险旅行中,他发现了格陵兰北岸,完全证实了格陵兰并不与北极相连,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岛屿。这个发现,使他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归国途中,他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对格陵兰探险有贡献的南森先生也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电。

1893年至1895年的第3次格陵兰探险失败后,皮里认识到由格陵兰去北极之路行不通,他决定改变战略,到埃尔斯米尔岛上建立基地,然后向北极进军,一年不成,下年继续,直至胜利。

1898年,他乘不列颠出版社诺恩克利夫男爵提供的蒸汽机游艇“迎风号”北上,驶入凯恩海盆被海冰咬住,无法脱身,只好设下临时营地。此时已是隆冬季节,终日不见太阳,借助月光旅行。他们花了9天时间,顽强穿过浮冰,但他们只走了一半的路程。两天之后,月亮消隐,四处漆黑一片,行走十分不便,他们忍受着刺骨的寒风,蹒跚地又跋涉了8天。一路上,他们穿过波浪冲击的海冰,涉过犹如泥潭的松冰区,两条狗死于途中,剩下的狗也都筋疲力竭。1899年1月6日,就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偶然遇到一座小屋,走进去一看,只见满地是杂乱的罐头盒、破衣服、显然小屋的主人是不久前仓促离开的。屋子虽不像样,尚可躲避风寒,当时能有这样藏身之地,真是雪中送炭。

小屋给他们带来了温暖。当皮里全身解冻时,只觉得两腿异常麻木,不听使唤,这无疑是冻伤的征兆!戴德里克医生(库克医生从第3次格陵兰探险时就拒绝了皮里的邀请)看到他的伤势严重,脚趾难保,当即动了手术,切掉了7个脚趾。手术后,皮里忍受着巨大的疼痛,连续躺了6个星期。他无时无刻不在沉思,“难道我永远不能走路了吗?如果成了残废怎么办?”最后,他在小屋的墙壁上挥笔用拉丁文写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由于皮里冻伤严重,探险队无法继续前进,只好返回找船。皮里不能站立行走,队员们就把他绑在雪橇上拉着赶路,当穿过令人望而生畏的冰丘时,雪橇颠簸得很厉害,但他顽强地忍受着,即使在雪橇失去控制冲入沟底时,他也从不抱怨一声。

第11天,他们回到了船上,医生对皮里的伤势作了检查,又动了一次手术,这样每只脚只下一个拇指。一个月后,在伤口尚未痊愈的情况下,他就拄着拐杖开始练习走路。在那年北极的整个夏季,他完成了远距离的旅行,测绘了格陵兰北部漫长的海岸线。尽管双脚磨得疼痛难忍,有时两眼直冒金星,他还是以惊人的毅力忍受下来。

在格陵兰最北端,他细心地观察了洋面上的冰山和飘冰,他相信,如果能有预备队交替支援,便可直取北极点。

但不幸的是,他第2个孩子夭亡和母亲溘然去世的噩耗传来,使他悲痛至极,他决定马上返回故乡处理丧事。这次出征历时5年之久,但他始终未能超过南森创造的北纬84度16分的记录,这使得他一筹莫展。

在探家的日子里,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地来看他,“皮里北极俱乐部”给他以高度的评价,并表示继续支持他。同时,他也发现白宫高级官员对他的冲击目标极为赞赏,甚至连罗斯福总统也因他冲击北极点而感到高兴。但是,他的妻子和长女苦苦哀求,叫他不要再离开他们,那年,皮里56岁并已退职,但心中攻取北极之火燃烧得更旺。他说:“我此时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坚定,只要穿过史密斯海峡,北极便唾手可得。”美国海军官员也鼓励他:“到达北极是你的主要任务,你缺什么我们就给你什么,……这项光荣的使命涉及到国家的荣誉。”就这样,皮里不顾妻子女儿的阻挠,振奋精神,肩负着重任又向北极进发了。

他把北极点当作一个坚固的堡垒来攻克。运输、食品和装备是三大关键因素,这需要一生的智慧和经验才能做出妥善的安排。专门为这次探险而改装的一艘船,不仅功率大,而且具有抗冰耐压的性能,它以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名字命名。他周密的制定出支援队援助和攻取北极的方案,为了达到光辉的北极点,他把每件事情都细心的考虑过,并且安排得井井有条。

“罗斯福”号起航

1905年7月6日,“罗斯福”号按时从纽约起航了,几天以后进入漂冰区破冰前进。入冬前,船时常被冰咬住,受到冲撞挤压,但并无损伤。入冬后,船上100多名因纽特人男女青年和儿童,都被安排了各种有益的活动,如打猎、作皮袄和皮裤等。船上的冬季生活,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1906年1月19日,第一支援队出发了,他们的任务是沿着去北极极点的路上每隔80公里布设一个仓库,存放一些食品和燃料,供北极探险队返回时使用。这个措施不坏,在南极大陆上很适用,但在北极区就不容易了。因为去北极的路是漂冰而不是陆地,漂冰向东漂移的距离当时无法估计,所以很难保证存放的仓库不偏离预定路线,这样返回时就很难找到它。这次远征开始不久,就遇上了猛烈的暴风雪,使各个支援队无法向前推进。尽管皮里一再命令队伍向前推进,但天不作美,由于暴风雪而耽搁的时间太长了,人力物力消耗很大,他们只好作罢。这样,第二次向北极进发再次受挫。

再次受挫归来的皮里,时年已过花甲,尽管接连丧失了夺取最高荣誉的良机,但他却壮心未已,决定作最后一次探险。

这时,他的妻子约瑟芬出乎意料地支持和鼓励他。

一切准备就绪。1908年9月,皮里又乘“罗斯福”号起航了,不久到达了谢里登角,找到了上次建立的越冬基地,着手把补给品向北部的哥伦比亚角转移。

1909年2月28日,阳光照耀着北极区,皮里向北极的进军正式开始了。“罗斯福”号船长鲍勃·巴特利特率先遣队在前面开道,乔治·博勒普率领第2突击队进行支援,皮里和他的黑人奴仆亨森及其他人员在后。这次向北极进军,接受了上次的教训,不再布施仓库,而是各路人马同时向前推进,这可以避免被漂冰冲散的危险。

队伍前进后不久,由于天气变暖,冰面上出现了一条宽阔的水道,挡住了雪橇的去路,他们只得临时安营扎寨。3月11日,气温下降,水面封冻如镜,他们继续赶路。到达北纬85度23分处,第二突击队奉命返回,皮里此时进展迅速,每天向北前进约15至16英里,不久便追上巴特利特先遣队。3月28日,他们在一块大浮冰上会师扎营,不巧夜间冰块突然破裂,皮里和亨森等人迅速跳过冰缝,转移到较大的冰块上,而巴特利特由于行动稍迟,留在了小冰块上,境况岌岌可危。的是,没过多久小冰块又奇迹般地向大冰块靠拢,这才避免了一场大灾难的发生。

3月底,他们到达北纬88度。巴特利特船长以惊人的速度走得如此之远,当然希望能和皮里一起夺取北极点,但皮里仍然坚持一个白种人到达北极点的主张,这样,巴特利特只好由此往回返。

皮里、亨森和4名因纽特人,带着5架雪橇,挑选了40条好狗,开始了向北极点的冲刺。天公作美,连日晴朗,他们进展十分顺利。4月5日,他们穿过了北纬89度线,第2天即1909年4月6日,皮里胜利地攻取了北极点!这时,他兴奋地在日记中挥笔写道:“我终于到达了北极点!300多年来探险家们竞争的光辉目标,我23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实在没有想到北极点竟是如此单调、平常的地方……”

皮里在北极点宿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观测,尤其是对太阳高度角的测量。他在两个地方、3个不同方位、4个不同的时间里测量了13次,充分证实了他们确实到达了北极点。皮里胸有成竹地说:“我一次又一次地逼近北极点,在这里,东、西、南、北汇聚为一点。”4月7日,他们离开了这个神秘的地方,4月23日返回了哥伦比亚角营地,途中,每天平均滑行26英里,有时超过30英里。

库克与皮里

皮里在返回“罗斯福”号的路上,曾遇到两名跟库克去北极探险的因纽特人,两人告诉他说,库克带他们如何跨越冰海到过很远的地方旅行,甚至一路上未见过陆地的标志。但是,、皮里脑子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对此充耳不闻,继续往南赶路。一路上,他像往常一样为因纽特人捕猎过冬用的海象。到达拉布拉多港,他立即电告美国:“美国星条旗插到了北极!”可是,皮里万万没有想到,5天前库克从设特兰群岛发出了他在1908年4月21日到达北极点的电报,这要比皮里早近一年。因此,美国人民欢庆夺取北极点的英雄是库克,而不是皮里。

从此之后,皮里就犯下了一个令人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在报界发表许多造谣惑众的文章,攻击他的竞争对手库克。他谴责库克是一个说谎的骗子,说他根本没有到过北极,只是在大陆边缘作了一次短途旅行而已。尽管如此,在这场席卷全美国的大规模论战中,公众都倾向于库克一边。匹兹堡一家报纸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有73238人认为库克是征服北极的英雄,支持皮里的人只有2814人。

皮里遭受意想不到、难以容忍的凌辱之后,他的追随者们,尤其是“皮里北极俱乐部”的成员(他们虽为数不多,却有钱有势)立即组织了旨在诬陷库克的宣传网,捍卫他们的英雄皮里。皮里本人也亲临国会,“解答”头脑昏庸的议员提出的问题,结果赢得了官方的承认,并授予皮里北极英雄的光荣称号。然而,美国公众都坚决反对他,许多现代北极专家包括沃利·赫伯特在内,都不承认皮里。因此,皮里得到的仅仅是黯然失色的奖赏。彼得·弗罗切综合了各种材料之后,用一句讽刺的话对皮里和库克作了评价:“库克是一个说谎的和彬彬有礼的人,皮里却两者都不是。”

皮里的晚年,是同全家在他年轻时在缅因购置的小岛上度过的。1917年他得了贫血症。1920年2月医治无效停止了呼吸,以正式军人的名誉安葬于阿林顿民族公墓。